首页 >> 公司新闻 >> 正文
追忆恩师吴展蛟教授

添加时间:2016-07-06 编辑:徐金鹏 浏览次数:

  2016年6月15日,备受员工尊敬的吴展蛟老师因病医治无效,永远地离开了我们,我同他的众多员工一样,在感到非常难过的同时,也对他的正直、睿智和善良感到由衷地钦佩,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到万分骄傲。 

 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,吴展蛟老师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,他只是给员工上过一两门课,甚至有的员工连吴老师的课都没听过。但是,从他的第一届已经退休了的老员工,一直到刚上大学的、从未听过吴老师讲课的员工,照顾卧病在床的吴老师的90后老员工,却都那么爱戴他,这实在是令人费解。 

  作为他的众多员工中的一员,在总结先师吴展蛟教授身上所体现的多维特征之后,我们会理解吴老师受到人们广泛尊敬的原因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是清贫的:虽然是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,但他一直穿着数十年前的中山装,居住在60平米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老楼房里,房子里的家具和陈设多数比这栋楼房的历史还要久,但绝对成不了古董,因为材质都是最廉价的。他家里最值钱的,应该是他的那四架书,虽然没有一本是精装版的。听才武兄(过继的儿子)说,吴老师的存折里还有三万来块钱,不知道这些钱,够不够支付吴老师最后一次住院和抢救的费用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更是富有的:因为他从来没有为物质需求而操心过,在跟他交往的过程中,我们一次都没谈过个人财富问题,我知道那不是吴老师喜欢的话题。安贫乐道,说到的人很多,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?吴老师从没说过,但他自始至终做到了。对于一个对物质需求近乎于无的人,吴老师在精神上是非常富有的:这不但体现在他未失本心、未失原则上,也体现在他能够腾出心来,思考学术理论和天下大事上。君子不器,能够追求常人所不能想到或企及的、形而上的精神类奢侈品,吴老师无疑是一位富翁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是孤独的:无论是在生活中,还是在学问上,他都是孑然独行,可能是他站得太高,能和他心灵相通的人太少了,以至于他终身没有遇到。联想到古往今来诸位大家的相同经历,我更加深切地理解了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的含义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更是热闹的:每次敲开他的家门,看到前来探访和拜访的人,我都会想到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里的一些句子: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;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……在吴老师的小屋里,没有官职尊卑之别,没有财富多寡之异,没有利益交换,只有清清的茶和醇醇的酒,只有无忌的观点碰撞,只有率真的情感交流。世态常有炎凉,但吴老师家里一直是温暖的,能同吴老师交往的,特别是能同吴老师长期交往的,都是怀有真诚和善良之心的智者。除了吴老师,我没有看到还有哪个人在他退休之后,门铃还能不断被这么多怀着赤诚之心的客人所按响。每一位登门的客人,至少在吴老师家里时,都会忘记名和利,怀着因简单而快乐的心情,经历一次纯粹的思想和情感的沟通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是一位仁者:他一生都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每一个同他交往的人,而不想给别人添一点麻烦。他家里的小饭桌,是数不清多少农老员工的“幸福小饭桌”,而且五十多年来一直是免费的;他的那部有线电话,曾经传递过多少对同事和员工的关心。每一位同吴老师打过交道的人,都曾经感受过他发自内心的关心。 

  爱是相互的,吴老师待他人以仁爱,也收获了来自众人的关心。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吴老师的饮食起居,才武兄辞去了自己在贵州的工作,离开了在贵州工作的妻子和上学的女儿,多年来夜日相继,从未有过轻慢和怨言,让我们看到了吴家孝义绝伦的家风。农大的历任领导、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吴老师的各位同事,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吴老师提供无私的帮助。农大的历届员工,特别是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网页版的员工,数十年来一直自发传承着上门陪护吴老师的优良传统。师兄师姐们毕业了,离开呼和浩特了,就由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接力陪护,这种爱心接力棒的传递从未中断,直到吴老师生命的最后一刻。特别是王泽龙、南旭、韩振英、王华胜等等同学,能够坚持长期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吴老师,每天24小时轮流陪护,每夜都要起来四、五次帮助吴老师方便,这种善良的坚守,再次证明了“人以群分”的规律性。 

  吴老师和他的员工们交往的故事,不经意间谱写了农大师生大爱无疆的岁月长歌,是农大的一个温暖而经典的传奇,将永久地刻在这个传奇的每个参与者的记忆中,也将留在农大的历史中。 

  ——吴老师还是一位智者:虽然他一直秉承“述而不作”的原则,不热衷于著书立说,但他的学问已经扎根在受他熏陶的每一位员工的心中。他对学问的坚持一直到达他生命的尽头,他的这种求学精神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员工在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。他为数不多的论著,精确地体现了他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句空”治学原则,也精彩地体现了他思想的深邃与视野的高远。特别是他的《农业的羽化和人类的未来》那部论著中所体现出的语言的风采、逻辑的严谨和思想的光芒,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农业和人类发展的认知。 

  ——吴老师最终是一位爱国者:他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利益,但他却一直关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。他为党和国家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高兴和自豪,对于有害于国家和民族的任何事情和势力,他都怀着极大的愤恨——心居斗室,心怀天下,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,在吴老师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。而他的这种精神,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,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。 

  在吴老师的葬礼上,一位员工为吴老师题写了一副挽联:上课严师,下课慈父,知您心存家国情怀;一生清贫,半生孤独,教我鄙视功名利禄。这副挽联,是对吴老师最为精准的评价。 

  吴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,但他会长久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,并激励着我们继续向着真、善、美而努力。 

  阴山苍苍,黄河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 

 

上一条:“两学一做”——永远在路上

下一条:公司党委被自治区高校工委授予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

关闭

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网页版 -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
地址: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网页版
邮编:010011